柳州焊接

新闻分类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企业名称:柳州市华鹏机电焊接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建华  (总经理)

电话:0772-3678466

手机:13557425292

地址:柳州市九头山路19号

网址:www.lzhuapeng.cn

中国工程院院士关桥:誓将中国与世界“焊接”在一起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关桥:誓将中国与世界“焊接”在一起

发布日期:2017-12-14 作者: 点击:

2017年6月25日,被称为“焊接界奥林匹克盛会”的焊接学会(IIW)第70届年会在上海会议中心召开。开幕式上,一位精神矍铄的白发老者走上讲台,接受了一份珍贵的礼物“IIW|Fellow|Award”奖是专门授予那些在柳州焊接配件科学与技术领域做出贡献的IIW成员,获奖者其杰出的工作业绩与技术影响力需在推动焊接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升焊接学科地位与可持续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获此殊荣的老者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关桥,他来自航空工业制造院,是目前为止中国专家获此奖项的一人。由青丝变白发,此时距离关桥一次参加焊接学会已过去了53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关桥:誓将中国与世界“焊接”在一起


关桥获得“IIWFellowAward”奖。IIW是世界焊接界高学术组织,为各成员国的学者和专家们提供交流和切磋的平台,具有广泛的代表性。53年,不仅记录着关桥本人在焊接领域的每一次进步,也是中国航空焊接迈上世界舞台的一段历史。关桥记得一次参加焊接学会年会,聆听一名专家的报告时,他在心里想:中国航空工业焊接技术太落后了,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焊接技术呢?“需要什么样的焊接技术呢?”关桥不必再为这个初始化的问题而苦恼,他的心中已有一张更宏伟的焊接蓝图。80多岁的他,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其实“IIW|Fellow|Award”奖,是关桥在焊接学会收获的奖项。早在2000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焊接学会第53届年会上,关桥即被授予IIW|终身成就奖——Y.ARATA奖(1999年度荒田吉明奖)。“享受政府津贴”“航空金奖”“光华科技基金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技术科学奖”“焊接学会终身成就奖——Y.ARATA奖”“日本焊接学会荣誉会员”|“英国焊接研究所BROOKER奖章”“中国焊接学会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乌克兰三级功勋勋章”……关桥简介中一串长长的获奖列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焊接科技水平的提升,是他把中国与世界“焊接”在一起。荣誉光环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曲折。请随我们的采访走进关桥的焊接世界。“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7月7日,经历一场夜雨的北京,有着舒适宜人的凉爽。我们对关桥院士的采访定在北苑二号院。1995年3月21日,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技术曾在这里通过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组织的国家发明奖预审。说好的九点半,他准时到达。守时是他,也是老一代科学家保有的美德。关桥院士发明的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方法及其装置。时光追溯到1952年,关桥高考分数很高却迟迟没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来,一纸到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的报到通知却意外到来。关桥在留苏预备部学习一年后,于次年8月与公派留苏的同学一起乘专列离开了祖国,奔向苏联。“宣布我的专业时,火车正好跨过满洲里。”


他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刻。与高考报志愿不同,在那段历史时期,直到火车跨越了国境线,关桥才知道自己要学的专业是焊接。“当时让我学这个专业,无法理解啊。”这个印象中焊洋铁壶、搪瓷盆的活计让年轻的关桥陷入了迷茫。虽然对未来的专业一点都不了解,但回顾在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的经历,他知道国家为了培养人才所付出的努力——从学习到生活对留苏学生关爱有至,他也感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向党保证,按照所指示的来锻炼自己,像党、政府和人民所期望的那样要‘满载而归’!”这是关桥在《赴苏联学习保证书》中所写的一句话。像关桥这样成长在百废待兴时代的中国学生,深深地知道祖国对科技人才的渴望和需求。“服从国家的分配。”关桥坚定地说。


火车一路向前,载着年轻人的梦想,直奔莫斯科。年轻时的关桥“到了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以后,才慢慢地了解到焊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关桥说。20世纪50年代初,焊接技术是工业发展初期的技术手段。乌克兰的巴顿焊接研究所,在二战时发明了埋弧自动焊接工艺,为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制造坦克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随着各国经济建设的展开,钢铁产量的迅猛增长与钢结构的广泛应用,对焊接专业学科的兴起提供了充分条件。


了解了焊接专业能为国家、为国防做贡献,关桥的学习有了动力。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已有180多年的历史。苏联时期,该校曾获得劳动红旗勋章、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这所学府曾造就苏俄数代科技精英,苏联航空巨擎图波列夫、航天之父柯罗略夫、数学家车彼谢夫、力学家茹科夫斯基都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临出国前,在中南海接见留学生时说:“你们每个人出去学习,要花费在国内培养2个大学生的钱,因此你们要好好学习,争取考5分。”关桥牢记总理的话,真正做到了门门功课5分。从对所学专业的迷茫,到攻克语言关、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从起初上课跟不上俄文老师的语速、抄同学笔记到考试全优,他喜欢上了“焊接”这个后来让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专业。1959年初,关桥从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毕业回国,分配到一机部所属的第九研究所(625所),即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该研究所是我国“一五”期间由苏联援建的156个企业和科研机构之一,成立于1957年7月1日,1958年建立了热加工研究室,下设焊接、铸造、锻造、热处理、表面处理共五个专业组。


1959年秋天,关桥在625所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就受教育部的派遣,前往苏联攻读学位。当时的情况是,随着中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国家预见到了培养未来高水平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从50年代后期陆续派出研究生或进修教师进入苏联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学习。对此,苏联建议优先接纳在苏联高等学府学习过的中国大学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时任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科研副校长的格·阿·尼古拉耶夫院士以关桥在包曼高等工学院大学本科学习是成绩全优为条件,提名关桥作为研究生培养对象,并表示愿意继续指导关桥攻读焊接结构学。中国政府接受了他的提议。“本科没有专业方向的问题在研究生时解决了,这个阶段让我提升很快。”


关桥说,这段经历对自己的人生影响深远。现在回头想来,如果没有研究生的学习,回国后可能不会有更大的作为。专业选择上,关桥认真梳理了国内航空工业制造的实际需求,针对薄板、薄壁结构的焊接变形严重问题,再根据当时的苏联航空航天制造工业刚开始采用的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关键技术,他选择了在上刚刚兴起的焊接力学作为研究生的主攻方向,开展了钛合金焊接结构应力与变形控制的课题研究。这为关桥回国后能从事航空特种焊接技术和焊接力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也让所学知识有了用武之地。1963年,研究生毕业的关桥回到了625所,有人曾猜测他回国后不会再,625所了。“我肯定是回625所,因为我的学位论文就是冲着625所的研究方向而写的。”关桥肯定地说,“我决不会离开培育自己的625所,我是在625所成长起来的工程师。”他在多个场合提到与制造院的情缘,这是他从事理论研究与科学实践的土壤,他扎根这里,在多年的科学研究中培育出了门类齐全的航空特种焊接的“参天大树”。


1964年,通过参加焊接学会的年会,接收先进技术的信息,让他开阔了思路,得以站在世界先进技术前沿去思考,并确定开展“熔化极脉冲氩弧焊”的课题研究。回国后,针对发动机薄壁机匣焊接变形问题的研究随即展开,制造院的焊接技术站在了位置。“这型发动机对我们来说,好比是一只虎,但我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那时还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虎。”关桥十分怀念那段焊接攻关的日子,“这项研究,对中国航空工业产生的影响是,借鉴别人的新思路,结合我们的新发展,应用到我国航空新机型号里,满足了新机型号研制的要求。”多年后,他评价这项研究成果时这样说。


然而,研究工作时断时续。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深存在关桥心中的那个中国焊接的美好世界从来没有改变。他都没有放弃任何机会思考焊接技术的发展。1970年,708工程发动机研制攻关,关桥和他的团队设计研制的钨极脉冲氩弧焊设备和薄壁机匣的悬空焊接工艺,控制了结构的焊接变形,解决了材料焊接裂纹问题。该项目成果的成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几年后,这一项目荣获科学大会奖,成绩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文网址:http://www.lzhuapeng.cn/news/353.html

关键词:碰焊电极,焊接有感电缆,焊接无感电缆

最近浏览:

  • 在线客服
  • 联系电话
    13321728044
  • 在线留言
  • 微信联系
  • 在线咨询
    欢迎给我们留言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人
    电话
    座机/手机号码
    邮箱
    邮箱
    地址
    地址